专题专栏

人物专栏

【九三】陶敏:我和家乡河流的故事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5-15

我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的专业是水生生物学,它很有意思。

为了做研究,我们跑到各地去采集河水、湖水、池水,用瓶瓶罐罐装起来,在显微镜下看里面的各种微小的生命,听它们讲故事。它们很会讲故事,哪里的湖水生病了需要治疗,哪里的河水很脆弱需要呵护……我们把这些故事变成报告和论文,帮生病的湖找来医生,为脆弱的河找来保护者。我深深感到,我的视界很小,要看清它需要放大数百倍;而我的视界又很大,要看清它需要游历千山万水。

1 山区河流调查

在外求学的9年,我去了很多地方,听了很多故事,有纳木措的孤独,有太湖的拥挤,有抚仙湖的深邃,有白洋淀的热闹,还有长白天池的静谧……那时候,我还没有仔细聆听过家乡的故事。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大计,建设绿水青山成为了社会重大课题。

那年我刚刚博士毕业,从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回到了家乡四川内江,在这里当上了一名高校教师。刚入职时,我常常感觉不知所措:课没备好,实验不知如何推进,项目本子写得很不满意,专业理想与琐碎工作之间的摩擦,让我一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

有一天,学校里九三学社内江师范学院支社的一位社员前辈热忱地对我说:“小陶,你是做水生态的,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献计出力嘛!沱江水质不太好,需要治理,你可以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组织开展调研,写提案。”当时,对民主党派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的我有点懵,就开始查阅与民主党派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学习。

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这些“高大上”的词汇逐渐变得清晰可行,为处在自我怀疑期的我打开了一扇门。对呀,把家门口的故事探清楚、讲出来,为家乡的绿色发展建言献策,在工作中融入社会服务,这不就是专业的价值吗?与此同时,“爱国、科学、民主”的九三传统和无数九三前辈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精神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与感召。2013年,怀着景仰的心情,我加入了九三学社。

之后,我开始了与母亲河的亲密接触之旅,一路收集她的故事。我走进川南丘陵地区大大小小的水库,了解它们的过去和现在。后来,我还去了金沙江、嘉陵江、涪江、大渡河,以及许多的山区小河,从它们身上寻找我想要的、能够成为治病方法的规律。渐渐地,我对家乡河流的故事如数家珍。

2 理论课堂中介绍四川水体治理成效

我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学生:专业课上,我讲生态文明建设与长江大保护;野外实习,我讲四川河流的现状与治理;科研小组活动,我带学生去聆听微小生命的呢喃细语。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也知道四川的故事,这让我的价值感倍增。

3 金沙江野外实习现场介绍长江大保护战略

4 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调查

2017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流域城市绿色发展”调研座谈会,见到了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的韩启德院士。座谈会上,韩主席认真听取了川南片区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的汇报,肯定了四川在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工作中的重要贡献,让我深受鼓舞。他还亲切鼓励我们要“加强研究,将自己取得的数据、情况摸清楚、搞明白”、“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责任,积极参政议政,着力在破题方面提出更多建议,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句句温声细语,却字字敲击我的心灵。是的,我还能做得更多、更好!

5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流域城市绿色发展调研座谈会上与韩启德院士合影

我开始从新的角度来解读自己的工作——这些数据和规律中有什么样的启示,可以用来为家乡建设发展服务?我尝试着写信息,围绕环境保护、水质提升、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库渔业发展等,提出来自实践的建议,尽管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也不揣浅陋,努力发声。

认真对待本职工作,用一颗兢兢业业之心来讲好九三人的履职故事,是我这些年最大的收获之一。而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是我继续奋斗前行的目标和方向。我怀揣着这样美好的希望,要做家乡新的绿色故事的一个奉献者,让粼粼碧波也映照出基层九三人的报国之心……

某天,我又翻开了小时候的日记,那里藏着一个小小的愿望:“1995年10月11日,星期三,晴。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叫清溪河,它总是又黑又臭,应该叫黑水河。我希望我能够改变它。”

30年前的初心仍在,10年来的非凡巨变使我更有勇气和力量。我将继续奔跑,去迎接未来更加美丽的浩渺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