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tyzx.gov.cn/ (2015-8-12 15:19:00) 来源:
8月6日,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贯彻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处室(中心)负责人、全体教师及科研人员2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学院党组书记刘仁勇传达了省委统战工作会议及王东明书记讲话精神。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是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颁布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省委统战工作会议是新形势下中共四川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集中研究部署四川统一战线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王东明书记在会上的讲话,肯定了十八大以来四川统一战线取得的巨大成绩,研判了当前我省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作出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各领域统战工作的科学部署。会后下发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对<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是四川统一战线集中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条例》规定的重大成果,集中破解了束缚四川统一战线发展的长期瓶颈,集中回应了四川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的长期期盼,是四川统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在四川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精神,要注意从理论、政策、工作三个维度加以剖析,深刻领会“同心圆”理论的丰富内涵,吃透九个工作领域的政策调整,正视工作问题、把握工作原则、改进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把会议精神学深学透、融会贯通,用会议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统一战线理论方面,与会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为核心命题的“同心圆”理论,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一次关键性突破,标志着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正式形成。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应从”四个一”着手:“一个客观前提”,即统一战线以客观世界的多样性为存在依据,只要存在社会政治力量的分化,就有统一战线发展的土壤。会议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作出了“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观念更加多样”的科学判断。“三个多样”必然带来更加复杂的利益格局,因此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并整合差异在当前尤为重要。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不是过时了,而是会长期存在。“一对基本关系”,即“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统一战线的核心命题。其中,一致性是统一战线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一致性的统一战线必然会被分化瓦解;世界的多样性虽然是绝对的,但统一战线中多样性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事物内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可以共存并彼此调和的,它们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一致性和多样性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彼此滋养,多样性的丰富为一致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一致性的增强为多样性的发展提供方向保障,统一战线的科学发展必然带来多样性更加丰富、一致性更加鲜明的良性循环。从社会现状看,当前虽然存在利益分化的趋势,但利益分化并非天然引致社会对抗,关键是要把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导入一个法制化、组织化的轨道中,通过充分的利益表达和有效的利益协调,实现社会整合,避免零和博弈。统一战线作为一个联系各方、协调关系的政治平台,可以通过各群体代表人士广泛吸纳各方诉求,并通过民主协商等一系列统一战线机制加以协调整合,既尊重特殊要求,又扩大共同利益,有力促进利益关系和谐,激励创造更大利益。因此,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不是无足轻重,而是更加重要。“一个基本原则”,即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也是基本方法。“存异”体现了对不同群体差异化诉求的尊重,有利于包容分歧、软化对立、降低对抗,为“化异”创造良好环境;“求同”是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可以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到社会最大公约数,从而消弭分歧、凝聚共识,更好地实现“聚同”;“求同存异”是调和“多”与“一”、“同”与“异”矛盾关系的关键机制。“一个理论模型”,即统一战线运作的动态模型。统一战线是一个以政治底线为圆心、包容性为半径、“四个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为圆面的“同心圆”,只要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守住,统一战线这个同心圆就不会发生位移,就不会导致颠性错误;只要坚持求同存异,推进聚同化异,不断延伸包容性这个半径,“四个认同”的圆面就会不断扩大;只有“四个认同”的圆面越画越大,统一战线的吸纳力和凝聚力才会越来越强,覆盖面才会越来越大,才会更具生机和活力。
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方面,王东明书记指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与会者认为,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是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重要保障。目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党群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和形式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问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理论教育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宣传教育;要采取实践教育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使用示范教育法,通过典型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示范教育,激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对照和仿效;要使用感染教育法,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采取疏导教育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循循善诱,说服教育;要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联系会议机制,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引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民族工作方面,王东明书记强调:四川是民族、宗教工作大省,要始终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根本途径,要加强民族地区依法治理。与会者认为,贯彻王东明书记讲话精神,必须坚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必须从怎么看、怎么办两个方面深刻理解会议精神。首先,正确认识民族问题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依据。要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各族群众共同的“梦”,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需要凝聚各民族共同的智慧和力量。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长期发展的自然选择。随着改革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民族工作呈现出“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这是一判断是我们当前讨论和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依据。其次,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关键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一道路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为基本原则,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制度基础,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工作主题,以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为精神纽带,以依法治国为法治保障,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工作基点,构成了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方略。
宗教工作方面,王东明书记强调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会者认为,“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在传播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传统,我国五大宗教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宗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历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这一传统的时代体现。“相适应”的关键点是宗教的本土化和时代化,就当前而言,重点是推动中国化和现代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核心是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虽然二者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但宗教对“仁善”的伦理追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想通的,其道德功能、文化功能、慈善功能可以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中,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理解“相适应”,要注意把握三个基本点,即“相适应”不是否定差异,而是尊重差异;“相适应”中有主次之分,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价值观;“相适应”的目标是团结包括宗教人士、信教群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相适应”,要注意加强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宗教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鼓励宗教界重视宗教文化建设,不断探寻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结合点;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为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提供保障。
港澳台海外工作方面,与会者重点研讨了港澳“人心回归”的问题,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最广泛地团结港澳台海外同胞。要把争取人心作为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团结港澳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支持配合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扩大和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特别是要深入做好港澳台和海外青年工作,用青年人影响青年人、带动青年人,支持他们学习中华文化、引导他们热爱中华文化,通过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来促进增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从而进一步夯实反独促统的社会基础。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方面,王东明书记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与会者认为,发挥“主阵地作用”关键是要理解和把握中央、省委对社会主义学院的新定位。当前,《条例》和《实施细则》对社院定位作出了新的规定,从过去“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扩展为“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这一调整意味着社院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要求都有新的变化。一是工作主要对象的扩大。过去社院主要培养的是党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主要发挥的是联合党校的作用,下一步按照新的要求,社院培养的对象应当是“6+1+X”,除“六支队伍”外,还要积极承担统战干部和统战工作人才的培养任务,同时还要不断扩展工作视野,及时把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网络人士等不断涌现的新群体纳入工作范围,真正做到统战工作开展到哪里,社院教育培养就覆盖到哪里。二是工作要求上的提高。从培训到培养意味着社院要实现从被动接受培训任务转变为主动参与到统一战线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工作中,参与到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训、使用、管理的工作链条中。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社会必须更新工作理念、深化培训改革,真正做到“学用结合”,从人才健康成长和人才队伍科学发展的视角切入工作,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开展分级分类分层次分主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训用结合”,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为党外干部“选用用管”提供基础信息依据;注意加强“训联集合”,要把社院培训作为同党外人士联谊交友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鼓励社院干部教师与党外学员主动联系、谈心交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