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 刘玉琼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我院党办、统战部、各级部门分别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系、九三学社内江市委组织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学习,阅读了十七大报告原文,并将有关精神带进了课堂,融入到了教学当中。根据十七大报告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我觉得在学院的发展中有几点启示值得注意:
一、院务公开
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取得的许多伟大成就:一是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民生;三是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金融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四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多项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五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等各种困难和风险,驾驭复杂局面能力进一步提高;六是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这些辉煌成就让我们自豪,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也让我们知道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卓有成效的。大到国家要让老百姓深知所取得的成就或存在的问题,小到学院,也要让全院师生员工经常了解院情,了解前阶段取得的成绩和下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了解我们领导的艰辛,了解我们学院在各项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让师生员工分担领导的忧愁,分享成功的快乐。院务公开,一方面可以让全院师生员工了解“家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领导的凝聚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把学院工作做好。
二、科学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学院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我院顺利迎接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加快推进学院教育教学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秉承50多年创办高等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牢牢扭住教学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坚持把学院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学院实际和发展潜力,前瞻性地展望高等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型本科师范学院。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学院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这是以人为本在我院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来抓。我们要坚持学科带头人制度,积极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采取对外引进、对内培养的办法,使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我们要努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良好环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依靠学生、发展成果由学生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建设好校园,全面推进学院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促进行政各部门、教学各个环节、教学与科研、硬件和软件、师生与校园环境、学院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走出一条教育发展、生态良好、氛围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学院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学院建设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学院和地方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上级和下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要抓住牵动全院的主要工作、事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营造校园文化
胡锦涛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一)明确建设和谐校园是学院发展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决策、民主办学、依法治校,推行院务公开,坚持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师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无党派代表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作用,以发展创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学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通过学院广播、网络、报纸、杂志、讲座,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师生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使全体师生员工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三)弘扬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共有精神家园。师生是学院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学院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传统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学院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校园文化的创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校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学院影响力。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音乐系和美术系要坚持为师生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更多反映学生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其他系要积极倡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水平的提高,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和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为学院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四、关心师生员工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十七大报告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十七大报告字里行间充溢着拳拳公仆心、深深爱民情。学院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应该继续推行“便民惠民”行动,更加注重利益均衡,注重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从而激发教职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工作热情。
十七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给人启示,给人鞭策,我们深感学院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十七大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而且要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全面加强学院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动员和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本科为主体,以质量求发展,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